『三生石故事』
The story of San Sheng Stone.
【紫薇君「佛教」圓滿集(3)】
Keywords : 釋迦牟尼佛,紫薇君,圓澤法師,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賞月吟風莫要論
今日這篇文章題目『三生石』故事舊精魂的輪迴記解說,對佛教徒來說是膾炙人口!故事是描述「圓澤法師」與「李源」感傷記事,這個「三生石」故事情節很感人也讓人感覺很無奈,看了是會又令人不勝唏噓的喟嘆!相信有一部分人看完後會感傷落淚,或許有很多人已經知道故事的內容,不過重新閱讀或能有新的一番體會,文末『紫薇君』也給了這個故事做了三點啟示解說。
三生石故事
這個佛教故事要從杭州著名的西湖十八景裡說起,在這裡有一個景點叫做「三生石」,這個「三生石」有一個佛門的故事藉著這塊石頭流傳了下來,供後代了解這個故事典故的人憑思弔念。
這個故事發生在唐朝玄宗時代,當時安祿山興兵造反作亂,不克之間;迅速攻陷當時的東都洛陽,而洛陽當時的守將之一,禮部尚書李憕先生,因為不願降賊,而被殺殉職,而李憕的孩子當中除了一位任職於咸寧,以及另一位年僅八歲的「李源」倖免於難之外,其他十幾個也跟著遇害。
「李源」於戰時亂境當中,被俘為奴,於外輾轉流離民間七、八年,後來方被他的父親舊屬發現,將他贖回交給他的族人扶養成年,成年後的「李源」因為心含悲憤,有感於父親死於賊人之手,為此發誓不做官、不娶妻、不食葷酒,以盡孝思。當唐代宗知道「李源」是忠臣李憕的後代,下詔書封「李源」為河南府參軍,進而又封為司農主簿時,「李源」也上書辭謝,並且為了避開官場的應對,就起身前往已經成為惠林寺的父親故宅隱居。
三生石故事-李源
「李源」在惠林寺與住持「圓澤法師」,一見如故,甚是契合,也常常向法師請益佛法,且過著日中一食,如出家人的生活,並常至寺方為父親保留的寢室外行禮悼念。時間像箭一般的快速射去,轉眼過了幾十年,這時的「圓澤法師」與「李源」都已經是六十好幾的人。
有一日「李源」心血來潮,就邀請「圓澤法師」共游蜀中峨嵋山 普賢菩薩的道場,法師也欣快允諾,但是當討論到前行的路徑時,雙方卻有不同的意見,「李源」建議走水路,沿途可以欣賞風景,然法師卻面有難色的希望走陸路,建議說陸路行程比較短,結果就這樣的耽擱了約半年的時間,最後法師讓步答應走水路。「圓澤法師」在臨行前,交代了一封信,要給一同朝山的「李源」回來時拆閱,然後兩人就動身啟程出發,一路步行、乘車與搭船,沿途欣賞山光水色好不愜意。
一日傍晚時分,法師與「李源」對坐觀望船窗外的景色,可能是太累的緣故,一時卻睡著了,這時船家看到天色已晚,就探頭相詢說:「這裡是南浦,要繼續趕路或靠岸休息?」這聲詢問驚醒了「圓澤法師」,法師頓時臉色慘淡,此時卻見岸邊有位懷孕的中年婦人至河邊取水,「李源」見狀就問法師是否身體不適或者…
於是法師就向「李源」說:「因為想到今日至此就要與你永別,心中不捨罷了!」
「李源」一聽大驚:「法師為何要說如此不祥的話?」
法師指著岸邊汲水的婦人說:「你看到那位婦人沒有?我本來就要來投胎作她的孩子,但是我不肯來,所以她一直生不下來,當初我不想走水路就是害怕遇見她。」
「李源」至此明瞭,後悔建議走水路而痛哭流涕,法師幾番安慰之後就交代「李源」三天後到婦人家相見,法師一笑為證,然後十三年後的中秋夜,再到杭州天竺寺外相見,交代完後「圓澤法師」當晚就坐化往生。
三天後,「李源」依約前往婦人家中相詢:「是否生了一位嬰孩?」
家中老人回說:「是啊!但是不知怎麼了?三天來一直哭個不停!」
「李源」說:「請將小孩抱出來讓我看一下,我有辦法讓他不要再哭。」
於是老人家就將小孩抱出,小孩果然哭個不停。「李源」就哽咽的向嬰孩說:「澤公,別哭了!我是「李源」來看你了,你還記得我嗎?」
嬰孩一聽到聲音就停止了哭啼,並且張開眼睛往著「李源」開口微笑,「李源」一見之下淚流不止,並向這人家敘說經過始末,且交代善待,然後告知住處希望保持聯繫,最後辭別回歸洛陽惠林寺。回寺後,「李源」從受託僧手中接下「圓澤法師」預留的信件,拆閱觀看,信中寫著:
【祈君忍苦勿憂悁 酬業輪迴無可延 緣結三生情未了 待從他歲話前緣】
『祈請源君忍受生離死別的苦痛,切勿過度憂戚而傷心斷腸,六道輪迴因果報應的酬對無法延長,但是你我注定三世情緣今生尚未了結,等待日後他年來歲,再與你相續前緣話家常。』
「李源」至此確知法師早已預知此事,不僅老淚縱橫,卻已於事無補,不料數月之後再接婦人來信告知嬰孩夭折辭世,更讓「李源」傷心難過,但一回神,「李源」思及法師相約十三年後相見一事,方才釋懷,因為信中已經預告第三生相遇於杭州天竺寺之事。
光陰如梭,歲月如箭;一晃眼十三年就過去了,「李源」憶及與法師相約一事,就提前動身前往杭州,「李源」認為「圓澤法師」一定投胎在天竺寺附近,於是在方圓數里之間,找尋了數日,卻一無所獲。
三生石故事-慚愧情人
到了中秋夜晚的這一夜,「李源」來到天竺寺外的葛洪川畔,思及法師不禁黯然,望了川畔一塊大石,心想不如登上石上,好登高尋找,也好讓法師方便看得到。於是當「李源」登高四處眺望時,突然從對岸傳來一陣聲音,「李源」定睛望去,只見一位牧童騎在牛背上,緩緩來到川畔;也看著「李源」,對著「李源」吟到: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長存】
『舊世故人站立於緣牽三生的大石上,如今相遇並非有著閒情雅致來憶論過往,很慚愧的感傷舊有故人老遠來此相尋拜訪,雖然此身已異有別非三世前身,然而始終不變的是自性綿長存在貫穿古今恆常。』
「李源」一聽之下就知道這個牧童是「圓澤法師」,就請法師過岸一敘,並請法師回惠林寺,但是牧童卻予以拒絕,並請「李源」要努力修行,只要不墮三途,他日定有再會之期,說完轉身離去,並以竹竿敲著牛角吟誦著:
【身前身後事茫茫 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三川尋已徧 卻回煙棹話瞿塘】
『生身之前情事茫然不知, 身死之後亦是茫然無知何所事, 如果真要細說此中因緣生滅轉依, 深恐觸景生情傷了心斷了腸, 吳越山川錦繡已經遍尋週歷, 但卻終究到頭來還是得坐上煙波小帆, 回到舊地談論那宏偉壯麗的瞿塘景象。』
千年公案今朝怎解
這一首偈子不像前面兩首從字面上就可以略知一二, 前兩句還好, 只要懂得佛法的都可以說上一說, 但是後兩句就讓人迷濛了! 因為從【吳越】開始就和前兩句脫離了語意上的連結和關係, 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干的兩件事, 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是一個千年公案, 從已知的資訊當中, 千百年來至今尚未有人解出, 如今『紫薇君』將在下一篇文章為有緣的網友人們, 全球首發!解開這個千年公案, 還有本篇文章另外一個千年公案。
餘音繚繞, 卻獨留身後「李源」, 老淚潸潸, 縱橫不已! 夜空之下, 只聞「李源」聲聲呼喚, 低盪迴旋…… 「澤公……澤公……」
【紫薇君譯法】
這篇三生石的故事閱完之後; 會讓人覺得很傷感也蠻無奈,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獲得以下的幾點啟示:
李源宿世善根深厚
說起來「李源」也是具備善根賢士, 一來孝心可儀, 感於父親忠國捐軀, 因此誓言不做官、 不娶妻、 不食葷酒, 以盡孝思, 這在人世間上是很稀有的, 若非宿習善根深厚導致, 否則是無法有如此的報恩行為。 二來因為自己一生的遭遇, 深知體會人生無常痛苦, 所以就算皇帝深感先人而賜官, 但是李員卻辭而不受遠走故居, 這在古時雖有, 但也是少見, 如果放在現今汲汲營營於官場祿位的眾家來看, 更是絕有稀奇人物, 這兩點都值得後人學習。
神通證量不敵因果業力
「圓澤法師」得有天眼通, 知來生投胎所在, 但避不往生受報, 幾番折騰, 因果成熟仍然難逃; 最後還是要去投胎, 投胎前再預計第三生所在, 但是以其神通證量, 還是無法避免第二生夭折以及輪迴受生果報, 這一來證明神通不敵因果報應業力, 二來也可證明「圓澤法師」修為高深, 深知人世虛幻顛倒, 於因果報應中自我修持任運坦然。
修行當修當生成辦之法
「圓澤法師」修行境界之高, 現世所罕見, 依其修為可知二世落處, 但仍然得落輪迴再三, 那麼佛教徒現世末法眾生, 何人可以修得像法師一樣的修為? 不能的人, 當尋求當生成辦的法門, 期望自力不能, 他力相助, 否則難免落入三途, 出期遙遙。(303799201006300959)
『三生石故事』
The story of San Sheng Stone.
【紫薇君「佛教」圆满集(3)】
今日这篇文章题目『三生石』故事旧精魂的轮回记解说,对佛教徒来说是脍炙人口!故事是描述「圆泽法师」与「李源」感伤记事,这个「三生石」故事情节很感人也让人感觉很无奈,看了是会又令人不胜唏嘘的喟叹!相信有一部分人看完后会感伤落泪,或许有很多人已经知道故事的内容,不过重新阅读或能有新的一番体会,文末『紫薇君』也给了这个故事做了三点启示解说。
三生石故事
这个佛教故事要从杭州著名的西湖十八景里说起,在这里有一个景点叫做「三生石」,这个「三生石」有一个佛门的故事借着这块石头流传了下来,供后代了解这个故事典故的人凭思吊念。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玄宗时代,当时安禄山兴兵造反作乱,不克之间;迅速攻陷当时的东都洛阳,而洛阳当时的守将之一,礼部尚书李憕先生,因为不愿降贼,而被杀殉职,而李憕的孩子当中除了一位任职于咸宁,以及另一位年仅八岁的「李源」幸免于难之外,其他十几个也跟着遇害。
「李源」于战时乱境当中,被俘为奴,于外辗转流离民间七、八年,后来方被他的父亲旧属发现,将他赎回交给他的族人扶养成年,成年后的「李源」因为心含悲愤,有感于父亲死于贼人之手,为此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食荤酒,以尽孝思。当唐代宗知道「李源」是忠臣李憕的后代,下诏书封「李源」为河南府参军,进而又封为司农主簿时,「李源」也上书辞谢,并且为了避开官场的应对,就起身前往已经成为惠林寺的父亲故宅隐居。
三生石故事-李源
「李源」在惠林寺与住持「圆泽法师」,一见如故,甚是契合,也常常向法师请益佛法,且过着日中一食,如出家人的生活,并常至寺方为父亲保留的寝室外行礼悼念。时间像箭一般的快速射去,转眼过了几十年,这时的「圆泽法师」与「李源」都已经是六十好几的人。
有一日「李源」心血来潮,就邀请「圆泽法师」共游蜀中峨嵋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法师也欣快允诺,但是当讨论到前行的路径时,双方却有不同的意见, 「李源」建议走水路,沿途可以欣赏风景,然法师却面有难色的希望走陆路,建议说陆路行程比较短,结果就这样的耽搁了约半年的时间,最后法师让步答应走水路。 「圆泽法师」在临行前,交代了一封信,要给一同朝山的「李源」回来时拆阅,然后两人就动身启程出发,一路步行、乘车与搭船,沿途欣赏山光水色好不惬意。
一日傍晚时分,法师与「李源」对坐观望船窗外的景色,可能是太累的缘故,一时却睡着了,这时船家看到天色已晚,就探头相询说:「这里是南浦,要继续赶路或靠岸休息?」这声询问惊醒了「圆泽法师」,法师顿时脸色惨淡,此时却见岸边有位怀孕的中年妇人至河边取水,「李源」见状就问法师是否身体不适或者……
于是法师就向「李源」说:「因为想到今日至此就要与你永别,心中不舍罢了!」
「李源」一听大惊:「法师为何要说如此不祥的话?」
法师指着岸边汲水的妇人说:「你看到那位妇人没有?我本来就要来投胎作她的孩子,但是我不肯来,所以她一直生不下来,当初我不想走水路就是害怕遇见她。」
「李源」至此明了, 后悔建议走水路而痛哭流涕, 法师几番安慰之后就交代「李源」三天后到妇人家相见, 法师一笑为证, 然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 再到杭州天竺寺外相见, 交代完后「圆泽法师」当晚就坐化往生。
三天后, 「李源」依约前往妇人家中相询: 「是否生了一位婴孩? 」
家中老人回说: 「是啊! 但是不知怎么了? 三天来一直哭个不停! 」
「李源」说: 「请将小孩抱出来让我看一下, 我有办法让他不要再哭。 」
于是老人家就将小孩抱出, 小孩果然哭个不停。 「李源」就哽咽的向婴孩说: 「泽公, 别哭了! 我是「李源」来看你了, 你还记得我吗? 」
婴孩一听到声音就停止了哭啼, 并且张开眼睛往着「李源」开口微笑, 「李源」一见之下泪流不止, 并向这人家叙说经过始末, 且交代善待, 然后告知住处希望保持联系, 最后辞别回归洛阳惠林寺。 回寺后, 「李源」从受托僧手中接下「圆泽法师」预留的信件, 拆阅观看, 信中写着:
【祈君忍苦勿忧悁 酬业轮回无可延 缘结三生情未了 待从他岁话前缘】
『祈请源君忍受生离死别的苦痛, 切勿过度忧戚而伤心断肠, 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的酬对无法延长, 但是你我注定三世情缘今生尚未了结, 等待日后他年来岁, 再与你相续前缘话家常。 』
「李源」至此确知法师早已预知此事, 不仅老泪纵横, 却已于事无补, 不料数月之后再接妇人来信告知婴孩夭折辞世, 更让「李源」伤心难过, 但一回神, 「李源」思及法师相约十三年后相见一事, 方才释怀, 因为信中已经预告第三生相遇于杭州天竺寺之事。
光阴如梭, 岁月如箭; 一晃眼十三年就过去了, 「李源」忆及与法师相约一事, 就提前动身前往杭州, 「李源」认为「圆泽法师」一定投胎在天竺寺附近, 于是在方圆数里之间, 找寻了数日, 却一无所获。
三生石故事-惭愧情人
到了中秋夜晚的这一夜, 「李源」来到天竺寺外的葛洪川畔, 思及法师不禁黯然, 望了川畔一块大石, 心想不如登上石上, 好登高寻找, 也好让法师方便看得到。 于是当「李源」登高四处眺望时, 突然从对岸传来一阵声音, 「李源」定睛望去, 只见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 缓缓来到川畔; 也看着「李源」, 对着「李源」吟到: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旧世故人站立于缘牵三生的大石上, 如今相遇并非有着闲情雅致来忆论过往, 很惭愧的感伤旧有故人老远来此相寻拜访, 虽然此身已异有别非三世前身, 然而始终不变的是自性绵长存在贯穿古今恒常。 』
「李源」一听之下就知道这个牧童是「圆泽法师」, 就请法师过岸一叙, 并请法师回惠林寺, 但是牧童却予以拒绝, 并请「李源」要努力修行, 只要不堕三途, 他日定有再会之期, 说完转身离去, 并以竹竿敲着牛角吟诵着:
【身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三川寻已遍 却回烟棹话瞿塘】
『生身之前情事茫然不知, 身死之后亦是茫然无知何所事, 如果真要细说此中因缘生灭转依, 深恐触景生情伤了心断了肠, 吴越山川锦绣已经遍寻周历, 但却终究到头来还是得坐上烟波小帆, 回到旧地谈论那宏伟壮丽的瞿塘景象。 』
余音缭绕, 却独留身后「李源」, 老泪潸潸, 纵横不已! 夜空之下, 只闻「李源」声声呼唤, 低荡回旋…… 「泽公……泽公……」
千年公案今朝怎解
这一首偈子不像前面两首从字面上就可以略知一二, 前两句还好, 只要懂得佛法的都可以说上一说, 但是后两句就让人迷蒙了! 因为从【吴越】开始就和前两句脱离了语意上的连结和关系, 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两件事, 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一个千年公案, 从已知的资讯当中, 千百年来至今尚未有人解出, 如今『紫薇君』将在下一篇文章为有缘的网友人们, 全球首发!解开这个千年公案, 还有本篇文章另外一个千年公案。
【紫薇君译法】
这篇三生石的故事阅完之后; 会让人觉得很伤感也蛮无奈,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获得以下的几点启示:
李源宿世善根深厚
说起来「李源」也是具备善根贤士, 一来孝心可仪, 感于父亲忠国捐躯, 因此誓言不做官、 不娶妻、 不食荤酒, 以尽孝思, 这在人世间上是很稀有的, 若非宿习善根深厚导致, 否则是无法有如此的报恩行为。 二来因为自己一生的遭遇, 深知体会人生无常痛苦, 所以就算皇帝深感先人而赐官, 但是李员却辞而不受远走故居, 这在古时虽有, 但也是少见, 如果放在现今汲汲营营于官场禄位的众家来看, 更是绝有稀奇人物, 这两点都值得后人学习。
神通证量不敌因果业力
「圆泽法师」得有天眼通, 知来生投胎所在, 但避不往生受报, 几番折腾, 因果成熟仍然难逃; 最后还是要去投胎, 投胎前再预计第三生所在, 但是以其神通证量, 还是无法避免第二生夭折以及轮回受生果报, 这一来证明神通不敌因果报应业力, 二来也可证明「圆泽法师」修为高深, 深知人世虚幻颠倒, 于因果报应中自我修持任运坦然。
修行当修当生成办之法
「圆泽法师」修行境界之高, 现世所罕见, 依其修为可知二世落处, 但仍然得落轮回再三, 那么佛教徒现世末法众生, 何人可以修得像法师一样的修为? 不能的人, 当寻求当生成办的法门, 期望自力不能, 他力相助, 否则难免落入三途, 出期遥遥。 (30379920100630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