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第55象「黃河清聖人出」預言

【 《推背圖》第55象「黃河清聖人出」預言 】

The prophecy of the 55th image in “Tui Bei Diagram” “The Sage of Purity of the Yellow River Appears”.

「聖人出黃河清」也有典籍說是「黃河清聖人出」,也在《推背圖》第55象「黃河清聖人出」預言中出現,如果追查出處源頭會發覺到應該有5個以上之多,這也難怪!畢竟這是一句從古老就傳下來的諺語,但是到底有多古老呢?依據查到的資料要上溯到漢末三國時代,當時魏朝有一位叫李康的在著作【命運論】當中有一段提到【黃河清聖人出】;【夫 黃河清而聖人生 。】,接著在南朝的時代,據說是梁武帝的長子蕭統在【文選】中也提到【黃河清而聖人生】這一句,再來是在明朝大名鼎鼎的羅貫中於【平山冷燕】中第8回寫著;【普天有道聖人生,大地山川盡效靈。塵濁想應淘汰盡,黃河萬里一時清。】。

至於在網路上查到的資料,就以百度百科比較詳細,而且比上一段本站查到的更加古老,竟然要上溯到春秋時代魯襄公8年時期,也是西元前565年,由此可見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真的是很可觀!百度百科資料內容,本站引用列於文末供網友人們參考,這是值得一讀的好材料。

 

「聖人出,黃河清」典故傳說+5 | 李康著作/命運論 | 紫薇聖人官方網站上頭這些網路上都可以查到,至於真假、年代……等等網友人們就別太在意,畢竟本站不是學歷史的,而且網路上流傳的也不可盡信,就像本站也碰過兩次,一次是在寫珍妮·狄克遜–這一位美國預言家有沒有提到紫薇聖人?這篇文章時,找到的資料是1962年12月15日,結果後來發現應該是1962年2月5日,另一個例子是前幾天發的文章關於丁薛祥的部分,當時查到的是1961年,但是應該是1962年,查了一下果真是1962年,然而這是同一個資料來源,幾天內資訊就不一樣了,這不是本站看錯就是網路改了。

 

【黃河清聖人出】這一句俗諺代表著什麼意思?乃是因為中國民間向來認為黃河水變清是一種吉祥的徵兆,因為千年難見黃河清,所以視為祥瑞,難後就一直衍生,後來就出現這樣千年難得一件的黃河清,是一種天意的表達,說聖人出的時代,生態環境積極變化,黃河由混濁變清澈,接著逐漸演變成由原來的孔子之類的聖人學者轉變成君臨天下的帝王,想來這《推背圖》和其他預言中的聖人也是脫不了這樣的干係。


《推背圖》第55象「黃河清聖人出」預言對應圖片

黃河清聖人出


近年來,像黃河變清之類的所謂祥瑞,在中國各地屢屢出現,具歷史記載;黃河清澈約有40幾次,最久的一次是1727年約有兩千多公里的黃河持續清澈了20多天,而據說最近出現黃河清的時間據調查約在2000年左右,陸續在黃河水域出現這種現象,持續清澈也是創紀錄的,當然也有很多人站在科學觀點上對這個黃河清澈提出說明,尤其是一位叫黃萬里的水利工程家更疾呼黃河清是禍不是福,不過沒人理他是真的。

 

那這個【黃河清聖人出】諺語如果是真的,那麼誰最符合呢?說起來也是諷斥,這治理黃河工程是毛澤東提出的,難不成這聖人指的是老毛?相信這下很多網友都要噴了!不然是鄧小平?或者江澤民?胡錦濤?還是現在的習近平?當然這個是限於主觀看法的範疇,所以就一定見仁見智,本站有看法,這是依據《推背圖》預言解說後的看法,不是主觀亂噴,凡事依預言來談,這樣就比較不會有偏見。

 

那這1727年黃河清徹的時候是哪一個朝代皇帝主政呢?是雍正帝主政時期,那這雍正算不算聖人?這下又見仁見智了!但是 雍正在《推背圖》上是有提到的喔,和他老爸康熙在《推背圖》是一起提的,叫做【堯舜】,這【堯舜】兩個人在傳統觀念上是堪稱聖人的喔,那由這樣來演繹,1727年黃河清的時候聖人雍正主政,那麼現在黃河清是誰在主政?誰就是聖人對不對?可是這黃河也不是現在才清的,而是很多年前就清了,那這聖人封號要冠在誰頭上?那就讓網友們自己來加冕吧。

 

《推背圖》第55象「黃河清聖人出」預言 | 程登吉/《幼學瓊林》 | 紫薇聖人官方網站關於這聖人在《推背圖》上的意涵了解,相信到目前為止本站算是千百年來第一人,在之前《步虛大師預言詩》發表之後,很多人對這聖人很有意見,但是本站這老師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是效果好像不是很好,今天再將內容貼上來,網友們再看一下,不要陷入這傳統上的聖人定義窠臼,否則跳不出框來,就不知道預言在說什麼,至於這《推背圖》聖人真正定義是什麼?只能意會……然後等到這象次預言實現了。

 

這個聖人稱呼是怎麼一回事?這個字詞也是一大誤區,因為一般人的觀念會侷限於傳統上對於聖人的定義,所以一定要怎樣道德高尚……當然具備基本仁義道德是必須的,但是預言中的並不是絕對意義的,不然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怎麼稱得上?要攻伐、要殺戮……怎麼稱聖?不然就要如何學識淵博……要崇高理論、著作等身……事實也不盡是如此,除了孔子有誰可以達到?老實說這個聖人定義是見仁見智的,沒有一個標準,是要達到怎樣一個門檻才夠格?也沒有衡量依據,所以網友們不要太執著在這字眼上,不然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就是這樣的誤解所以才會有李洪志法輪功徒子徒孫的萬亡之亡、 宇宙主坲的荒謬, 也才有拼命寫一堆有的沒的來符合這誤解, 以為這樣就可以一統江湖、 世界之亡了, 預言中這些字詞的形容是相對性的, 是比較性的, 和前朝歷代君王做一個突出形容, 當然也是要具備一些基本道德仁義, 在這樣的基礎上來談, 比較相應預言中的聖人。(106201711151626)


【虛妄世間相 幻人幻境說幻語 顛倒人間事 語幻境幻人亦幻】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百度百科:聖人出黃河清

“聖人出 黃河清”出自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意思指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徵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作品名稱;聖人出黃河清
作 者、程登吉

創作年代、明
作品出處、幼學瓊林

 

傳説
黃河逆流
傳説黃河五百年變清一次。甚至還有“千年難見黃河清”的説法。黃河的水經常是渾濁的,很早就被人們注意到了。

 

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魯襄公八年(前565),晉國的盟國鄭國受到楚國的攻擊,是屈從於楚?還是抗擊楚兵等待晉兵來救?鄭國的當權者出現兩派,爭論激烈。主張歸順楚國的子駟,引詩為喻:“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意思是一個人想在有生之年見到黃河變清,幾乎不可能,等晉國出兵來救,也是等不上的。(《春秋左傳·襄公》)結果是他這一派佔了上風。那時的人們,以為自然界和人世間的事物,都被超自然的神聖的“天”所支配。洪水、旱災、冰雹、蝗蟲、地震、山崩、瘟疫等等自然災害,都被看成是人們特別是“天子”幹了壞事,上天降下的懲罰。

 

古代黃河
據歷史記載,古代黃河經常氾濫,“當堯之時,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孟子·滕文公》)。“河災之羨溢,害中國也尤甚”(《漢書·溝洫志》)。後來有大禹治水,“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孟子·滕文公》)。不過傳説中的大禹治水,大概也僅能做到減輕水患,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解決黃河的問題。據史料記載,自公元前602年即周定王五年至1938年的2500多年中,黃河下游決溢1590多次,改道26次。據專家研究,殷商王朝曾多次遷都,至少有5次是因為避開水災。(鄧拓:《中國救荒史》;王嘉蔭:《中國地質史料·河流》等)

 

漢武帝
在漢武帝劉徹統治中國的強盛年代,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黃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陽西南)決口,“氾濫為中國害,菑梁、楚,破曹、衞,城郭壞沮,蓄積漂流,百姓木棲,千里無廬,令孤寡無所依,老弱無所歸。”(桓寬:《鹽鐵論·申韓》)
以後20多年水患不斷,持續減產。漢武帝不得不派出數萬士兵去修堤堵口,並動用了修建宮室的建築材料,還曾帶着官員去參加堵口背柴投水,把白馬和自己佩帶的玉投在河中以祈求河神的保佑。(《漢書·溝洫志》;《史記·河渠書》)

“普天有道聖人生,大地山川盡效靈。塵濁想應淘汰盡,黃河萬里一時清”([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八回),成為古時中國人的夢想。這個聖人,當然不是普通人,也不是指孔夫子這樣的學問家,只是那些君臨天下的帝王才擔當得起。幾千年來,許多中國人總是希望出個好皇帝,能夠帶來“河清海宴”的太平盛世。

聖人關係
“黃河清”被視為會給人們帶來幸福的祥瑞,但“黃河清”與聖人出究竟有什麼因果關係,沒有人能説清楚,期盼“河清”,不過是一種希望擺脱現實煩惱的精神寄託。
其實黃河水並非都是不清,得看是哪一段,漢朝初年成書的《爾雅》已注意到,“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爾雅·釋水》)。即黃河在匯合眾多支流前,並不渾濁。

 

科學考察
經過近代的科學考察,準確地知道,5464公里長的黃河,只是1992公里長的中下游是渾水,佔總長度一半以上的黃河上游,即從河源至河口鎮這一段,水是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中國河流泥沙公報》2000年)
在黃河中下游,河水也有短時間變清的時候,即史書中作為祥瑞記下的“河清”,並不是五百年乃至一千年才一遇。據地質學史專家李鄂榮先生考證,中國歷史上的“河清”,有記載可查的便有43次,首見於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如從此時起算,平均不到40年就有一次。(李鄂榮:《黃河下游地上懸河的形成》;《説説黃河的“黃”》)

 

坐而論道
不過中國古代的學者習慣於坐而論道,忽視對自然界的實地考察,對於黃河的瞭解,大多侷限在眼前所見和道聽途説。唐人孟郊“誰開崑崙源?流出混沌河”(孟郊:《泛黃河》)、宋代王安石“派出崑崙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黃河》)等詩句,都不過是文人想象之作。

 

宋徽宗
而出現“河清”,顯然也與什麼“聖人出”無關。大概誰也不會認為宋徽宗是個聖人,但他在位時,竟出現過三次“河清”,皇帝和百官歡天喜地,用各種形式來歌功頌德。根據《宋史》,宋徽宗在位年間的三次“河清”,分別為:第一次,大觀元年(1107年),“乾寧軍、同州黃河清。”第二次,大觀二年(1108年),“同州黃河清。”,第三次,大觀三年(1109年),“陝州、同州黃河清。”大觀元年(1107)“乾寧軍言黃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晝夜,詔以乾寧軍為清州”(《續資治通鑑》)。“黃河清”被譜寫成新曲流傳(蔡絛:《鐵圍山叢談》),還在韓城建立記載這些祥瑞的“河瀆碑”。此碑至今尚在。可是立碑後僅僅15年,這個導致北宋亡國的宋徽宗,便和他的兒子欽宗一起被金兵俘虜帶走了。(和吉:《司馬祠———黃河札記》)

 

元惠宗
元惠宗(元順帝)統治年間,出現過三次“河清”,一次是至正二十年(1360年),“十一月甲寅朔,黃河清,凡三日。”(《元史》),另一次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黃河自河東清者千餘里,河魚歷歷,大小可數。庚申帝聞之,慘然不樂者數日。羣臣奏曰:“河清,王者之瑞,胡為不樂耶?”上曰:“傳雲,黃河清,聖人生。當有代朕者。”羣臣復曰:“皇太子生子,是陛下聖孫,即其應也。”上笑而釋。 ”(葉子奇《草木子》)還有一次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五月甲子朔,黃河清。”(《元史》)但是沒過幾年,到了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明軍攻克元大都,元惠宗逃離大都逃回了北方草原。

 

永樂二年
明代永樂二年冬的“黃河清”,也是被大肆渲染的一次,顯然與朱棣是以臣下起兵奪得皇位,需要以此來證明他是“奉天承運”有關。

 

雍正四年
將“黃河清”作為聖人出宣揚得最厲害的,是清雍正四年那一次,大抵也是因為雍正皇帝得位的合法性受到懷疑,同時這個皇帝“於天人感應之際,信之甚篤”。(《雍正起居注》)這次“河清”的規模比較大, 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 從雍正四年十二月上旬末開始, 陝西、 山西、 河南、 山東和江蘇五省的河水漸清, 次年年初仍可見到。 (乾隆《陝西通志》; 乾隆《山西通志》)。 在得到“河清”的奏報之後, 雍正表面上説“受寵若驚, 不以為喜, 實以為懼”, 實際上是喜不自禁。 不僅趕快派高官去向埋葬在景陵裏的父親康熙報告好消息, 去黃河致祭河神, 而且把一大批官員官升一級。 自己還動筆寫下《河清頌》二千餘言, 命河道總督田文鏡在江南清口(今淮陰縣西南)建立“御製黃河澄清碑”, 刊刻其上, 説是感謝河神, 實是給自己表功。

 

電視劇《雍正皇帝》中的田文鏡, 是以勤勞任事, 一心為國而得到皇帝的信任與拔擢。 歷史上真實的田文鏡, 也確實是一個肯幹實事, 深得雍正的信任為數不多的大員之一, 但從他在這次“河清”中的表演來看, 仍是個拍馬有術之人。 他在奏章中讚頌雍正“德備中和, 功同參贊。……已臻於無為之聖治。 是以天不愛道而七政齊輝, 地不愛寶而九河告瑞。……臣考之典籍, 黃河十年一清, 至聖之君以為大瑞, 然從未有清至一千里, 久至一月, 如今日之獨盛者也。 通省臣民莫不歡呼, 踴躍稱頌。 皇上朝乾夕惕, 聖德格天, 昭此大瑞, 以垂億年斯年之宏庥; 遇此奇逢, 幸生六道化成之盛世”。 吹捧得無以復加了。 61年後, 乾隆五十三年, 山西又見“黃河清”, 巡撫明興上表報喜, 卻沒想到乾隆皇帝的態度和他老子截然相反。 不但沒有給予獎勵, 還被訓斥了一通。 乾隆甚至對古人也作了批評: “歷代史策, 侈陳符瑞, 大率出於傅會鋪張, 無關實政。 ”稱“河水澄清, 雖亦間有之事, 但似此侈陳祥瑞, 誇示休徵, 殊屬無謂”。 還指出, 上年黃河剛鬧過水災。 與其出“河清”這樣的祥瑞, 還不如不要氾濫成災。 揭露了官員們報喜不報憂的惡習。 最後向臣下宣示: “現在晉省既有河清之事, 則下游各省, 自必由漸澄清。 該地方官不奏則已, 倘亦有似此具奏者, 再將此意, 明降諭旨, 以示朕敬天勤政, 以實不以文至意, 將此先諭明與知之。 ”不許再打這種歌功頌德的報告了。 上樑正了下樑就不歪。 所以李鄂榮先生查到的乾隆五十三年(1788)這一次“河清”, 就成為中國歷史記載中最後的一次。
黃河水的清濁,是自然現象,與聖人出不出無關。